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2018 緬甸三城一湖之旅 - 萊茵湖Inle Lake 湖中城市

緬甸實在令人很著迷,包括著名的烏本橋、大金寺等都叫人十分留戀,加上民風樸素,世外桃源一般的景色,去一次又點會夠?緬甸政府自2018年10月開始,給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待遇,相信很快就會成為東南亞另一旅遊熱點。遊緬甸,除了到蒲甘看日出和熱氣球升空外,緬甸第二大及海拔最高的湖泊—茵萊湖(Inle Lake),亦叫人期待。特別是日出時獨腳划船的漁夫英姿,畫面極其優美,難怪登上《Lonely Planet》的封面,也成為我對這個地方的一個情意結。
茵萊湖是遊緬甸的熱門一站,由蒲甘坐車到茵萊湖需要7小時,不想捱顛簸疲勞的長途巴士,可以選擇坐內陸機,40分鐘即可到達,票價為約90美元。對於緬甸人而言,坐內陸機就像坐巴士一樣,在不同的內陸機場升降,機場接客落客的速度亦蠻有效率。航班上,坐在我前面的外籍女士看見機門用人手關上,感覺不太穩陣,十分害怕,便請求附近的僧侶坐在身旁。人面對不可遇測的死亡,心靈顯得特別脆弱,總想尋找一點點的依靠與慰藉。可是想深一層,生死有命,若命中注定,做甚麼都逃不了。

緬甸人經常乘搭內陸機往來不同城市,像我們搭巴士出入一樣。
 很快就到達最近茵萊湖的黑河機場(Heho Airport),黑河機場的安檢、行李輸送全是人手操作的,對旅客而言,感覺有點簡陋落後。
黑河機場再轉1小時的車就到達娘水鎮,沿途都是迂迴的小石山路,娘水鎮是聚集最多酒店、民宿、食肆和旅客的大本營,亦是乘搭長途巴士的中轉站,大街小巷佇立著不同的西式酒吧、地道小食店及手信店,是十分繁華的一個小鎮。
一大盤串燒,不過港幣10元,充滿炭火的味道,配上撣邦的特式醬汁,絕對係抵食美味。
我下榻的酒店The Manor Hotel Lake Front離娘水鎮有一點距離,是位於主水道旁的新酒店,擁有私人泊頭,可以直接在酒店內上船出遊去。

清晨時分,河道已經繁忙起來,觀光船陸續划過本來平靜的湖面,快速地載著遊客去觀光。

 茵萊湖沒有四季之分,全年如春夏,入夜及清晨較為涼快,是緬甸的避暑勝地。住在這裡的原居民是少數民族「茵達族」,靠著湖泊維生,喜歡漫遊的朋友,可以在茵萊湖待上3天,享受湖中的片刻寧靜。

主要來往湖中的交通工具是一種扁瘦幼長的摩打船,一艘摩打船一天的租金大概是15美元,可以坐上4至5人。跟船夫約好時間,清晨在酒店出發,船上備有瓶裝水及毛毯,照顧周到。小船高速地劃過水面,船頭拋高,揚起朵朵浪花,清涼的水花拍打在面上,像是為睡意濃濃的我提一提神。摩打發出的轟轟聲非常響亮,聲音迎風而破,打破清晨的寂靜。
10分鐘後,由主水道直奔群山環繞的茵萊湖,眼前是廣闊無擋的湖光,讓久待在石屎森林的我十分驚嘆,而途中,還有海鷗不時在頭上飛翔,像是陪伴出遊,亦可以買下一些麵包,給牠們餵食,享受餵海鷗的樂趣!說實在的,很久也沒有嘗試過這種坐在船上直驅遠方的無拘束刺激快感,身心像被釋放一樣,無上興奮。

眼前的茵萊湖,遠離一切繁華,是一片與塵世隔絕的世外桃源。湖水冰涼又清澈,清透得能看見水底下的水草在搖曳,好一齣大自然的有趣動畫!船夫笑說我們可以跳下湖中去游泳呢,可惜我怕冷又不懂游泳,還是算罷。用手在船邊輕潑透明的湖水,也是親親這個湖的另類方法!湖光山色,實在迷人。當山巒從晨霧中探出頭來,天快全亮了。當地人開始一天的工作和活動,作為旅客,接著的行程就是由船夫帶著走訪旅客景點及紀念品店,從虛幻世界回到現實的懷抱。
清晨茵萊湖彌漫著一片薄霧,漁夫在湖面上開始划著船去捕魚。這裡的捕魚方式是全球獨有的,漁夫靠著單腳划船,另一只腳站立在船頭,雙手在撒漁網,隨著身體擺動,就可以控制船的方向、速度及平衡,沒下過一番工夫是做不來的。隨著扭動搖擺的姿勢,仿如一位湖中的舞者,在湖上翩翩起舞,然後眼看四方,靜待魚兒上水換氣之時,即時放下竹製的罩漁籠把魚困著。魚兒難逃出生天,只好淪為盤中菜。如是這樣,每日的清晨在湖中上演一場盛大的表演,特別是日光初現微黄朝陽下,天幕成為上色的畫紙,更是好看。漁夫憑著單腳划船,亦有助鍛煉他們的下盤及腳骨力,減緩身體退化,充滿著民間的養生智慧。
 全球唯一只用單腳划船的漁夫,在朝陽映照下,是一幅動人的畫。
 有說這些獨腳划船的漁夫都是「戲子」,他們不過在表演給遊客看,當地人根本不會用這方法捕魚。
 柔美的陽光、漁夫、特製的捕漁籠,只要能捕捉好角度,不用特別的攝影技巧,任何人都能拍出美麗的相片。
 漁夫們似是習慣了遊客的鏡頭,神態自若地擺出不同的姿勢,讓遊客拍下滿意的相片。

除了「獨腳划船」的捕魚絕技外,當地人亦會靠水上種植維生,他們在湖裡採摘一些水草及浮萍,然後覆蓋上湖底的泥,堆製成一塊塊的「浮田」。
為防止浮田隨水漂走,農民會在浮田上插上竹製籬笆作固定,浮田主要種植番茄及一些簡單的農作物,可作自給自足,是綠色環保的產業。
拜訪過水上浮田,水上觀光團來到第一個景點,就是參觀茵萊湖獨有的蓮花絲製作店。店內所售的紡織品都是用蓮花絲製成,售價不便宜,一條圍巾索價100美元,令我有點咋舌!但看過他們的製作方式後,便明白是物超所值,因為由取絲至出品都是心機與工藝。蓮花絲得來不易,先把數條新鮮蓮花莖一同折斷,然後拉出莖內長長的細絲,再用手把幾條幼絲搓成一條粗線,而取絲過程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,否則蓮花絲會變質,所以每日產量極少。透過一些紡錘等複雜的工序,最後由女工織出不同的紡織品;蓮花絲織品未染色前是米黃色,手感似麻,但比麻柔軟得多,而且透氣度高,用起來特別通爽涼快,所以製作一條看似簡單的圍巾,也絕對是費時費工夫的手製品,物以罕為貴,別的地區絕對買不到這種超凡的工藝,索價100美元一條,其實也是很合理。

另一個被安排去參觀的景點,是土炮製煙工場。數名緬甸婦女圍坐在地上,有說有笑把煙草放在乾樹葉內,然後捲成香煙及雪茄。土煙有著不同的濃淡及味道,而最特別的是香蕉味,香蕉味是來自香蕉乾,湊近輕吸一下,輕煙有點嗆辣,我當然受不了,但買一兩包送給朋友作為手信也不錯。
接著是到船夫的家族餐廳來一頓午膳。茵達族作為「逐水草而居的人」,不管男女老幼都必須懂得划船。船夫家的小男孩只有5歲,就已經懂得幫忙家中拉船及招呼客人,而小女孩就在餐廳內幫忙下單及捧菜,她亦幫我在面上掃上可作天然防曬霜的香樹粉。他們的面上總是掛著天真無邪的笑容,亦不會伸手討小費或是糖果,本著最純真的心去招待客人,實在很討人喜歡。

緬甸的小朋友從小就要幫忙家中拉船及招待客人。船夫的小女孩細心地幫我擦上香樹粉作防曬霜。
午飯過後,就到訪茵萊湖著名的佛塔群,茵萊湖共有2個佛塔群,一個是遠離娘水鎮的卡古佛塔塔林,而另一個是今次要去的是瑞因登佛塔群。瑞因登佛塔群位於茵生村,要穿過茂密的叢林才到。
途中會看見村民在河邊洗衫,一時興起,還會拉著大隊跳進河裡一同洗澡,好不熱鬧。
進入佛塔群前,需要到入口處繳付500緬元的相機費用,然後沿著長走廊直上而行就會到達,而走廊兩側就排滿小販隊伍,向遊客兜售紀念品;穿過小販群後,古佛塔群隨即映入眼簾。

佛塔群由1,054座小巧精緻的佛塔組成,由Thiridama Thawka國王於西元前273年所興建,眼前的宏偉程度令人歎為觀止,不禁屏住一剎的呼吸,好好定神。佛塔群經歷了歲月及地震的洗禮,有些牆身剝落,有些佛像的頭倒下,有些紅磚向外裸露,頹垣敗瓦,顯得滄桑荒涼。不倒的佛像靜靜地佇立在渺無人煙之中,觀看世間的變幻無常。











緬甸鄰近泰北,茵萊湖除了「茵達族」外,還有一少撮「喀倫族」,而喀倫族正是大眾口中的「長頸族」,長頸族人深信頸愈長就愈是美,而族中的女子一生都背負著黃銅頸圈的枷鎖,由5歲開始戴上第一個黃銅圈,10歲時再加一個,多者可達至20餘個,重達20斤,重甸甸的黃銅圈日漸把女子的雙肩壓下去,從而令其頸項愈拉愈長,她們的頸椎亦因此變得脆弱,而且銅圈一經戴上,終生不能拿下,否則頸會因為沒有了支撐而扭斷,絕非頸愈長戴得愈多圈就是美,相反是一個致命的枷鎖。如今長頸族女子只靠頸上的黃銅圈跟遊客拍照增加收入,向世人展示著殘酷的美,看著她們,我的心不其然地揪著痛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